在防范安全事故面前,企業處境不同、職工文化差異、采取的應對措施千差萬別,但一定要先解決“人”的安全意識問題。
習總書記“切實防范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發生”的指示及時深刻,再次敲響了安全生產的警鐘。在各類安全事故產生的深層原因中,“效益下降,事故上升”的情況尤為常見,尤應在企業管理、企業文化層面引起反思。
按理講,企業不景氣時,生產經營任務不飽滿,員工在一線的時間相對減少,應該更為安全才是,為何安全事故反而上升呢?原因首先是管理松懈。企業效益下降,管理者的精力自然會集中在生存問題上,將生存作為第一要務。相對而言,大多會對安全工作有所忽視,或是少管,或是簡單粗暴地以罰代管;其次是職工紀律松弛。企業效益不好,收入下降,不可避免地會對職工情緒產生消極影響。一部分職工尤其是年輕職工容易出現思想波動,對企業發展喪失信心,對個人生計、前途憂慮計較太多,導致在實際生產操作時精力難以集中,不按規程操作。久之,難免不發生事故。此外,受經濟效益的影響,企業對安全設施投入不足的情況也時有發生——該添置的安全設施不添置,該維修的安全設施拖延維修,該發放的勞保用品停止發放。沒有投入就沒有保障,沒有保障就沒有安全。
企業在困境中怎樣才能減少安全事故呢?首先是解決企業管理者的認識問題。無論形勢如何,管理者都要將安全生產放在第一位,保證安全管理不松懈、安全投入不削減。其次是端正職工的態度。關鍵是讓職工意識到,安全本身就是最大的經濟效益,而保障安全既是自己的權利也是自身的義務。
建筑行業走出“寒冬”尚任重道遠,但安全生產的“弦”還必須得繃緊,只有對職工的安全教育到位,堅持嚴格安全管理,投入必要的安全設施,所謂的“效益下降、事故上升”的定律才會被打破。